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技术交流

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

发布时间:2014-02-25 17:22:56浏览量:215

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 龙 奕 前言 目前,郑州市混凝土的需求量已基本平稳,根据市场调查分析,郑州市现有资质的混凝土企业有100多家。从2011年相关数据分析,郑州市每年混凝土的实际需求量最多仅有300多万方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量与质的平衡已趋于无穷小化。而各施工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往往一个施工队人员的心态,就能决定新拌混凝土到硬化混凝土后的一个状态。因此,混凝土的监管要点,就是从市场的管理到混凝土生产企业内部的控制,从运输到施工现场成型养护的一个监管过程,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,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最终质量。 一、市场情况 针对目前郑州市混凝土企业产能过剩,应鼓励大的企业通过整合资源,收购或重组一些在资源、人力、物力、财力跟不上市场发展的企业,从而减缓市场竞争压力。重点在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,促进混凝土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。 二、原材、配比及生产过程 原材料的质量是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证,是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基础。众所都知,混凝土是由最简单的原材料,经最原始的工艺过程拌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拌合物,因此,原材料的质量是这种拌合物质量的基本保证,而它的复杂性在于各原料的单个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特性。就单个原材料来说,特性相对简单一些。例如水泥,同一品种规格产品,有的强度会高一些,有的强度会低一些,有的强度发展会快一些,有的强度发展会慢一些。而它们之间的组合特性就比较复杂点。例如某些水泥与某些外加剂的适应性,很难解释清楚它们之间都发生了那些反应。再比如粉煤灰,如果用在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二氧化硫含量超标,那么混凝土凝结所需的时间有可能成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。因此,原材的选择及监管是生产前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。 就目前我市原材监督情况来看,主管部门每月不定期对各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抽检,通过结果数据分析,确定各厂家近周期内原材波动情况,从而对波动比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。 而在原材料使用方面,存在监督难点。在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现场,一般都是几个或者十几个工地同时进行生产,也就是说每批原材料进场后,都会被分成几份或者十几份进行使用,而商混企业在进行原材料委托时(委托书带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),都是以整批量(水泥400T,沙石400方)进行委托,这就存在了矛盾点:实际生产原材使用情况和资料上原材使用台账相矛盾,而且出入很大。所以,解决这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商混企业的原材料由企业自检,企业自行出具原材报告,监管部门只按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。据了解,有些地市早就开始实行这种管理模式,简单也有效果。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商品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,也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。所设计的配合比应同时满足规范与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要求。在配合比设计时的首要问题是充分掌握混凝土各项组成材料的性能,以求得混凝土和组成材料的适应性,最大程度地优化配合比。在水泥方面,一是统计分析该水泥在前期混凝土中的强度稳定性,这对于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及保持配合比的适用性非常重要;二是统计分析水泥28d胶砂强度、标准稠度用水量、凝结时间等指标,以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。在砂石方面,砂石级配、含泥量、碎石粒形等都对混凝土的用水量、和易性方面产生影响,合理确定砂率及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体积与之相关;减水剂的各项产品指标(如抗压强度比、减水率、凝结时间差等)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影响显著,应每批观察其性能变化,以便合理调整配合比;在掺合料方面应关注其对混凝土需水量和强度贡献方面的影响,既要利用其对产品性能(如强度)的贡献,又要尽力避免材料的性能波动对混凝土质量的不利影响。 三、运输及交货检验过程 现今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大部分都是私人挂靠,为减少运输成本,往往会出现在运输或等待卸料时罐体停止旋转的现象,从而导致罐体内混凝土骨料下沉上层浮浆,破坏混凝土和易性,增大施工难度,影响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。 还有一种,就是在天气比较炎热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时,罐车司机往往会自作主张私自加水,从而改变混凝土水灰比,这样做的结果是,施工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,却失去了质量的保证。这就说明,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,就能轻易的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,给混凝土质量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。因此,监管运输过程的重点,就是运输车是否私自停罐或私自加水。 在施工现场交货检验时,施工单位应当与建设或监理一起,会同生产企业对进场的每批混凝土进行联合验收,验收内容应包括:预拌商品混凝土类别、数量和坍落度;记录运输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完毕时间以及其他需要验收的内容。作为监管部门,监管施工及监理、生产企业是否做三方见证取样,是否对每批混凝土做联合验收,确认每批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及施工要求,杜绝运输车司机因大意或马虎跑错工地等现象。 四、浇筑、振捣成型 在浇筑混凝土前,应保持混凝土接触面清洁、湿润。润管砂浆不宜泵送到结构部位,且任意局面厚度不得超过50mm。 据调查,有很少的施工队会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。在浇筑柱、墙等等竖向结构时,宜分层浇筑、分层振捣,而在有柱、墙、梁、板连成的整体结构时,宜在柱、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-1.5小时,再继续浇筑梁和板,减少沉降裂缝。就郑州市目前情况,提倡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二次振捣或抹面收光,实践表明我市部分工程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或抹面收光,大大减少了构件的开裂渗水现象。 在这环节,常出现的严重问题是因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常常会发现加水现象,在罐车内加水或直接在输送泵内加水,也就是说施工方过重的考虑了施工速度,而忽略了混凝土质量。鉴于这种情况,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,积极调动建设或监理共同监督,坚决杜绝此现象的发生。 五、拆模及养护 混凝土构件的拆模时间不宜过早,应尽量延缓拆模时间,过早拆模只会使混凝土炭化过早的开始。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并保持混凝土表明湿润,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-18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,低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立即喷雾养护,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;混凝土应连续养护,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;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天,不应小于14天。浇筑后,在混凝土构件强度未达到1.2兆帕前,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。 日常工作中,施工方能做到以上几点的是少之又少,从而影响新拌混凝土的成长高度,也就是说,如果前各环节都做的非常到位,这最后一道工序做不好,也就否定了一切,所以建议各方重视混凝土浇筑后拆模及养护要求。 作为监管部门,也应重点监督这环节工作,因为目前郑州市混凝土结构炭化深度比较大,会影响到砼结构整体质量。 六、总结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不仅涉及知识庞杂,而且控制要素频繁变化,人为因素比较重,我们只有不断观察分析各项组成材料的性能变化,适时调整配合比,积极调整各环节人员心态,让其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高度下进行工作,这样既可保证工程质量,又能有效降低产品成本,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。 结束语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一名工作者,深知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难度,以上内容是本人针对郑州市行业情况,针对各环节常出现的问题,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。不妥之处,恳请指正。 参考文献: 1.GB50164—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2.肖佳勾成福混凝土碳化研究综述混凝土2010(1):40--44 文章来源:郑州市工程质量信息网

分享到: